熱門: 泡湯 痣涵義 麝香 天冷中風 除霉 主題 天涼泡湯趣 用手機上知識+ 知識搜尋 知識+ > > 歷史> 歷史人物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知識問題| 請問「利瑪竇」在中國的後繼者是誰? 發問者:(^0^)嘻(^○^)哈 ( 大師 4 級) 發問時間:2005-08-12 14:52:51 解決時間:2005-08-14 16:31:24 解答贈點:5 ( 共有 0 人贊助 ) 回答:1 評論: 0 意見: 0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 89% 共有 9 人評價請問「利瑪竇」在中國的後繼者是誰? 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 回答者:鑫 ( 實習生 3 級 ) 回答時間:2005-08-12 15:26:57 [ 檢舉 ] 范禮安 羅明堅 南懷仁 湯若望龍華民等人 字西泰,1552年10月6日生,1571年8月15日入耶穌會,1583年來華,1610年5月11日卒於北京。 利瑪竇生於意大利的馬切拉塔城(Macerata)。他在一所由耶穌會士主辦的學校內讀完七年制課程後,再攻讀文學。1568年,入羅馬學院攻讀法學,自感有志於修道,要求入耶穌會,並於1571年進入初學院。 在初學院時,他立志去印度傳教,並蒙允准。於是他在羅馬把全部時間用在研究對傳教事業必要的各種專業知識上。1577年動身去里斯本;同年抵果阿。 他於1580年晉升司鐸;兩年後由范禮安(AlexValignani)神父召赴澳門學習漢語。1583年,他與羅明堅(MichelRuggieri)神父同赴肇慶。 利瑪竇在羅馬求學時,精於數學及地理。於是他繪製了一幅《萬國輿圖》懸於寓所。其學術既為華人所器重,繪製的地圖尤為華人欣賞。於是利瑪竇又進一步製造天體儀和地球儀,以及計時用的日晷,並以之贈與中國主要官員們。由於他以精於天文學而聞名,在羅明堅神父去杭州府之際,利瑪竇獨留肇慶,以他的明智與機靈,深得人心;文人學者們常來過訪而引以為榮,並彼此建立了友誼。為了適應中國的風俗習慣,他改用華名利瑪竇。澳門學院院長當時任中國傳教區會長之職,但因韶州、南昌等地相距甚遠,管理困難,故另設一名會長,權限相等於省會長,並授權處理有關中國的各項事務。1596年,利瑪竇神父被任命擔任此職,直至他去世之日。身任此職後,他魂牽夢繞的進京之行,更形迫切。 1601年,利神父一行踏進北京城,進呈貢物。皇上對所獻天主像和聖母像頗為尊重,置於御前;而對自鳴鐘尤為喜愛。利瑪竇得以常留北京實有賴於此,因為京中常無人能開動此鐘。 他在日常接見賓客時,常談論天主、靈魂、天堂、地獄;同時還編撰新書,修訂舊作。自此,他不再離開北京,專心於製訂各種規範準則,便於日後人們遵照執行。其中數人為名公巨卿;翰林苑中也有入教者,其一即著名的徐光啟,洗名保祿。1605年時,北京奉教人數已逾200人。 1609年利瑪竇在北京創立了天主教在中國的第一善會組織“天主之母善會”。利瑪竇雖身在北京,而心繫全國;他既要領導所有傳教士,以身作則,勤勞不輟;又要培育新教友,扶植望教者,開導外教人。他還要著書立說,並督率建一大教堂的工程。此外,與各地神父們的信札往來,以及無法推辭的宮廷應酬,也在加重他的工作份量。在心力交瘁的重壓下他一病不起,於1610年5月11日傍晚辭世,終年五十七歲,遺命龍華民(NicasLonglbardi)神父為其繼任者。 皇上賜予葬地一處,原是一所廟宇,四周有圍牆,後成為在京葡萄牙教士的墓地。 節錄自費賴之著《明清間在華耶穌會士列傳(1552-1773)》 著作: 《天主實義》、《論》、《西國記法》、《二十五言》、《畸人十篇》 《辯學遺牘》、《西琴八曲》、《齋旨》、《畸人十規》、《奏疏》、 《幾何原本》、《同文算指》、《測量法義》、《勾股義》、《圜容較義》、 《渾蓋通憲圖說》、《萬國輿圖》、《西字奇》、《乾坤體義》、《中國年鑒》、 《信札》等。       羅 明 堅 作者生平: 羅 明 堅 (Michel RUGGIERI) , 字 復 初 , 1543 年 生 , 1572 年 10 月 28 日 入 耶 穌 會 , 1580 年 來 華 , 1607 年 5 月 11 日 卒 於 薩 萊 納 (Salerno) 。 羅 明 堅 神 父 生 於 意 大 利 那 不 勒 斯 王 國 的 Spinazza 城 。 曾 獲 得 法 學 博 士 學 位 , 並 在 朝 中 任 顯 職 。 廿 九 歲 時 辭 去 公 職 , 入 耶 穌 會 初 學 院 , 切 望 去 傳 教 區 工 作 。 在 神 學 尚 未 結 業 前 , 獲 准 往 印 度 。 1578 年 , 他 與 利 瑪 竇 (Matteo Ricci) 等 抵 達 果 阿 。 後 被 派 往 澳 門 。 1579 年 7 月 抵 達 澳 門 , 時 范 禮 安 (Alex Valignani) 神 父 離 此 赴 日 。 長 上 們 認 為 他 年 齡 較 大 , 肯 定 學 不 好 漢 語 , 便 要 他 專 心 致 力 於 教 務 工 作 。 時 在 日 本 的 范 禮 安 神 父 聞 訊 後 , 堅 持 要 讓 他 專 心 攻 讀 漢 語。 其 時 , 葡 人 與 中 國 之 間 的 貿 易 會 每 年 規 定 二 次 , 於 固 定 日 期 在 廣 州 近 郊 舉 行 。 羅 神 父 值 此 貿 易 之 機 , 得 與 若 干 中 國 官 吏 相 識 , 並 申 請 准 許 他 留 居 陸 上 。 由 於 官 方 對 神 父 的 優 待 , 引 起 了 澳 門 華 人 的 注 意 , 於 是 多 人 表 示 願 意 奉 教 。 因 此 就 在 澳 門 建 了 一 所 教 理 室 , 專 為 望 教 者 學 習 教 理 之 用 。 當 時 的 兩 廣 總 督 為 人 狡 猾 而 又 貪 婪 , 命 人 傳 諭 澳 門 的 葡 人 長 官 及 主 教 , 以 歐 洲 人 名 義 來 肇 慶 晉 謁 , 旨 在 羞 辱 葡 人 。 葡 人 雖 不 悅 但 亦 不 敢 違 命 , 於 是 乃 採 取 折 衷 辦 法 , 以 羅 明 堅 神 父 代 主 教 , 以 一 富 商 代 澳 門 長 官 , 往 獻 珍 物 以 饗 總 督 之 貪 欲 。 總 督 見 所 獻 珍 物 , 頗 為 高 興 , 遂 許 羅 神 父 留 居 內 地 。 時 利 瑪 竇 方 抵 澳 門 , 攜 有 自 鳴 鐘 一 架 。 總 督 聞 之 而 欲 佔 為 己 有 , 致 書 羅 神 父 攜 鐘 前 去 肇 慶 。 1582 年 12 月 27 日 , 羅 神 父 抵 肇 慶 , 獻 自 鳴 鐘 於 總 督 。 自 此 獲 得 在 東 門 外 一 佛 寺 中 的 居 留 權 。 此 為 中 國 境 內 第 一 所 耶 穌 會 司 鐸 住 院 。 就 在 此 時 , 原 總 督 被 罷 官 , 羅 神 父 被 迫 返 回 澳 門 。 另 一 方 面 , 羅 明 堅 和 利 瑪 竇 經 過 兩 次 徒 勞 無 功 的 嘗 試 後 , 終 於 蒙 新 總 督 郭 應 聘 之 允 准 , 同 意 他 們 於 1583 年 重 返 肇 慶 , 並 在 此 建 立 聖 堂 及 住 院 。 1585 年 , 兩 廣 總 督 奉 命 採 辦 歐 洲 新 奇 珍 物 進 呈 皇 宮 , 即 委 托 羅 明 堅 神 父 去 澳 門 代 辦 。 前 此 肇 慶 知 府 又 蒙 擢 升 要 職 , 特 邀 羅 神 父 同 往 浙 江 省 會 杭 州 府 。 神 父 毫 不 遲 疑 於 1586 年 1 月 , 偕 麥 安 東 (Antonined Almeyda) 神 父 應 邀 同 往 。 羅 神 父 在 杭 州 開 闢 新 駐 點 後 返 回 肇 慶 , 正 碰 上 由 他 們 費 盡 心 力 創 建 的 事 業 悉 遭 摧 毀 的 不 幸 事 件 ; 原 因 是 幾 個 壞 教 徒 向 官 府 控 告 耶 穌 會 神 父 , 導 致 游 民 們 群 起 而 攻 之 。 又 逢 發 生 水 災 , 暴 徒 們 乘 機 搶 掠 , 把 神 父 住 院 搜 劫 一 空 。 其 時 神 父 們 的 處 境 極 不 穩 定 , 只 依 賴 少 數 幾 個 官 員 保 護 , 但 他 們 又 喜 怒 無 常 , 變 化 不 定 。 因 此 他 們 認 為 必 須 取 得 朝 廷 特 准 , 承 認 其 合 法 地 位 , 才 能 作 久 居 之 計 。 於 是 一 致 決 定 請 求 宗 座 派 遣 一 正 式 使 團 晉 見 北 京 朝 廷 。 因 羅 明 堅 神 父 久 居 中 國 , 熟 知 人 情 風 俗 , 由 監 會 鐸 選 為 負 責 進 行 此 重 大 任 務 的 代 表 。 羅 神 父 於 1588 年 從 澳 門 登 舟 啟 航 , 於 1589 年 安 抵 里 斯 本 , 晉 謁 國 王 斐 理 伯 二 世 (Philippe II) , 請 他 為 此 行 任 務 進 行 周 旋 ; 適 逢 四 位 教 宗 相 繼 崩 逝 ( 西 斯 多 五 世 , 1590 年 ; 烏 爾 朋 七 世 , 1590 年 ; 額 我 略 十 四 世 , 1591 年 ; 英 諾 森 九 世 , 1591 年 。 ) , 事 情 被 無 休 止 地 拖 延 , 一 無 進 展 。 羅 神 父 見 其 事 無 成 , 且 積 勞 成 疾 , 乃 退 至 薩 萊 納 (Salerno) , 於 1607 年 在 此 逝 世 。 節錄自費賴之著《明清間在華耶穌會士列傳 (1552-1773)》   著作: 《 聖 教 實 錄 》 、 書 信 四 封 。   。 more 范禮安 Fr.Valignani, Alexandre (1538-1606) 來華時間:1578年 義大利人,法律博士。 在初學院認識日後到中國的利瑪竇。 1574年由羅馬經里斯本,途經印度,於1578年抵達澳門。 研讀中國習尚,認為來華傳教士對中文要能流利說寫, 對禮儀民俗的研究也很重要。這種認知被後來的耶穌會士依循。   龍華民 龍華民(Nicas LONGOBARDI),字精華,1559年生,1582年入耶穌會,1597年來華,1654年12月11日卒於北京。 龍華民神父生於西西里的 Caltagirone 城,貴族家庭出身。他在墨西拿的耶穌會初學院攻讀文學二年,哲學三年,神學二年,成績特優。經過三年實習教學後,任初學院助教二年,導師一年。1596年,他從里斯本啟程東航。 他於1597年來到中國,在此工作了五十八年之久,勤勞盡職,成績卓著。抵中國後,先由范禮安(Alex Valignani)神父遣往韶州,執行教務多年;長時期內,僅有一名修士為其供應膳食,而他本人則在城鄉之間來往奔波,行使宗徒職務,並在廣大區域內散播信仰種籽。不但在普通平民中,也在文人學者中,歸依者甚眾,引起佛教和尚們的嫉視,而對他進行猛烈的攻擊。 但在取得這些美好成績的同時,龍華民神父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1603年,佛教和尚們在韶州附近的地方圖謀殺害神父,但幸而未遂。 1606年,有人密告龍神父於韶州官府,誣以奸罪。神父聞之,立赴公庭,請求調查對質。因誣告者矛盾百出,訴狀未成立。被迫當眾宣告神父無罪。龍神父並乘勢向新任海道為郭居靜(L. Cattaneo)神父被誣謀逆一事,進行辯解,而終獲公正解決。 1609年,龍華民神父被召赴北京。次年,利瑪竇(M. Ricci)神父在病逝前,遺命龍神父為中國教區會長。其就任後著手之第一件事,乃為經文譯成中文,沿用至今。其時,龍神父在華工作了十二年,表現了他在處事上的機智和靈活。鑒於龍華民神父在中文方面的造詣,長期以來他在聖德方面的突出表現,以及出色的傳教工作,促使總會長神父賜予他在耶穌會中極為難得的榮譽。 1616年,南京教難爆發時,龍神父正在各省教區巡視,聞訊後立即趕回北京設法緩解。雖經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孫元化等著名人士,出於正義與奉教熱忱,都站出來奮力保教,但未能阻止教難繼續發展;最終,導致神父們從南京、北京及整個中國,在朝廷命令下被驅逐出境;僅少數人避居各地朋友家中而獲免。之後,除南京外,教難逐漸平靜。 1620年,萬曆帝駕崩,天啟即位;他接受朝中諸奉教官員之奏請,而召回被逐諸教士。至是,龍神父不再遠離北京,一面在城中培育日漸增多的新教友,一面在四至十日路程範圍內的地區開闢新教區。年事雖高,而在傳教的熱心和虔誠上,絲毫未見衰退。 龍華民神父於九十五歲時,不慎跌傷,自知不起,請人代誦《耶穌受難始末》,含淚高聲說:“得聞耶穌死難事而離世,實我之大幸也!”1654年12月11日,微笑中安眠於主懷。 節錄自費賴之著《明清間在華耶穌會士列傳(1552-1773)》 著作: 《聖教日課》、《死說》、《念珠默想規程》、 《急救事宜》、《地震解》、《靈魂道體說》、 《聖人禱文》、《聖若瑟法行實》、《聖母德敘禱文》、   湯若望 作者生平: 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字道末,1591年生,1611年10月21日入耶穌會,1622年6月22日來華,1666年8月15日卒北京。 湯若望神父是耶穌會與歐洲奉獻於中西兩大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個偉大人物;曾為中國的治曆工作鞠躬盡瘁,作出卓越貢獻的著名科學家;又是中國初期傳教史上三大奠基人之一。他於1591年出生於德國科隆篤信天主教的一門貴族家庭。 他完成全部學業後,獲准與金尼閣(NicasTrigault)神父往中國。1622年抵華,被派往北京學習華語。在此期間,他曾推算月食,三次皆驗,使他聲譽雀起,為來日事業打下了初步基礎。 曾在西安留居若干年,並利用餘暇研究天文。但因初來乍到,不為人所理解,曾受到各種侮辱誹謗,甚至被人訴之於衙門;受平民之欺凌,士大夫之輕視;外受毀謗,內感艱辛,不免有所感嘆,他說在南京坐牢,也許比在西安受辱還要好一些!然而,他的耐心,他的寬容,受辱而不記仇的心態,終於贏得了反對者們的心悅誠服,侮謗之風遂息,士大夫們亦一改倨傲之態而善遇之。 1630年5月,鄧玉函(J. Terrenz)神父逝世,朝廷徵召湯若望、羅雅各(J. Rho)兩神父至京師,繼續鄧玉函修曆未竟之業。 1633年11月8日,徐光啟逝世,臨終時,他邀湯若望臨視在側,因徐光啟素以父輩視之。光啟死前,曾將湯若望和整個教會托付於朝中具有很大影嚮力的、既是教友又是摯友的一個重要人物。幸而崇禎帝本人對湯若望亦有敬愛之情,使湯若望因其寵遇而傳教益力。 1640年,宮中信教婦女已有五十人,中官四十餘人,皇室信教者一百四十。當時朝野以為崇禎帝雖已認識真理,但沒有勇氣擁抱真理。其時滿州人勢力日盛,漸有進迫京師之勢。 流寇之首,李自成陷落京師,大肆搶掠,但對湯若望之住宅和人身,卻秋毫無犯。湯若望在此可怖的環境中,是當時北京傳教區的靈魂,他不能棄教友於不顧,他從這一家到那一家,從白天到夜晚,不斷給與安慰和鼓勵。 1645年,順治帝授湯若望欽天監監正職,加太常寺少卿銜,此乃朝中一重要官職。 湯若望受職時,曾附有條件,其職務僅限於觀測日月星辰,日食月食,以及季候循環等事,至於舊黃曆中有關吉日凶日之判別,事涉迷信,概不為之。他又要求免行凡與官職有關的各項禮節,不致有悖於其教士之身份職責;並謝絕一切爵祿與榮銜。若望曾將其意圖遍告其同會昆仲,以免誤會。 順治帝品性本良,但因左右多佞人,若望常進忠言以諫之,帝亦從其言而待之若父。帝又欲任其為諫臣,朝臣之有過者,命其訓誡之。若望認為此職容易招人嫉恨而辭不受,但帝不允;由是而不免招怨樹敵,成為日後被人陷害之禍源。 1650年,順治賜湯若望武門內天主堂側,空地一方,以資重建聖堂。新堂於1652年落成。1651年8月,賜為通議大夫。1653年3月,賜為號通微。 先帝崩,新帝繼立。鄭成功之子鄭經,率眾抵抗官兵。於1663年削平沿海諸城,澳門亦不例外。若望同劉迪我(J.leFre)神父歷陳澳門有功於國,非海盜所踞;乃使葡人免於被逐;此為若望對教會的最後功績。 順治末年,有人散佈誹謗性小冊子,攻擊天主教,其後回族人、佛教徒、僧侶、士人,以及滿漢人等聯手合謀,必欲使基督之名在中國境內銷聲匿蹟而後快。未幾,在京教士四人皆被拿問,又下令將全國教士拘送來京,並株連所有信教華人,在嚴刑下迫令背教,時在1665年1月4日。湯若望被剝奪所有官職和榮銜,與其同伴三人即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利類思(LuigiBuglio)和安文思(G. de Magalhaens),鋃鐺入獄。信教官員許之漸、潘盡孝等五人俱拿問待罪。 1665年,禮刑兩部會議,擬處死湯若望,其餘教士俱杖充。輔政大臣方欲依議批行,忽地大震,驚散未批。自是連日地震五次,房屋倒塌者不計其數,加之此前天空連續出現兩顆彗星,合都惶恐;既見上天示警,始知神父無罪。 湯若望獲釋出獄,自知不久於人世,作末次書信於同會昆仲,請恕不足為人表率之過。1666年8月15日,聖母升天節日,妥受終傅聖事後,長眠於主懷。 節錄自費賴之著《明清間在華耶穌會士列傳(1552-1773)》 著作: 《進呈書像》、《主制群徵》、《古今交食考》、《新曆惑》、 《主教緣起》、《渾天儀說》、《西洋測日曆》、《星圖》、 《恒星曆指》、《測天約說》、《民曆補注解惑》、《恒星表》、 《恒星出沒》、《新法曆引》、《共譯各圖八線表》、《交食表》、 《交食曆指》、《曆法西傳》、《崇一堂日記隨筆》、《測食說》、 《真福訓詮》、《學曆小辯》、《赤道南北兩總星圖》、《奏疏》、 《新法表異》、《則克錄》、《西新去曆書》、《大測》、 《坤輿格致》《遠鏡說》、及書信等。     [ 快速連結 ] 其它回答( 0 ) | 意見( 0 ) | 評論( 0 ) 發問者評價 3Q~

以上資料來源,如有侵犯到著作權請到留言板通知站長移除 以上文章引用出處: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120987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nte0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